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应急管理

2023年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4/2/27 14:52:23    来源:本站原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应急管理系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后疫情时代长期积累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集中显现、极端灾害天气趋多趋强、水患火险等各安全风交织叠加等新挑战,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胸怀大局、担当作为,妥善应对7轮强降雨、1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高效化解“烂场雨”、“杜苏芮台风”、高温寒潮等气象历史极值影响,全市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10年森林“零火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三下降”,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总体形势平稳。

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为主线,突出“六查一打N整治”,切实以“六个最危险”为切入点,治旧控新、提升本质安全最危险领域严查。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注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六查一打N整治的有效衔接和叠加推进,全年共排查单位183752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37912项,其中重大隐患1046项,各项指标数据均位于全省前列;邀请国家级专家指导服务化工重点企业54家,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250项,其中重大隐患49项。最危险区域严防。督促指导沁阳化工园区由A类提升为C类标准,统筹推进沁阳、孟州、中站3家化工园区创建D类园区。最危险部位严控。通过消地协作、异地互查、线上巡查等方式,对全市36家87处重大危险源“过筛子”,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020项,其中重大隐患11项。最危险工艺严改。10家重点高危工艺企业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昊华宇航清洗机器人作业、千业水泥5G矿山等做法全面推广。最危险作业严管。分类建立43344处有限空间台账,对70家危化品企业1512个反应釜进行摸排整治;全省率先完成电气焊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建成市县乡互联、安委会和消安委成员单位互通、涉焊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的可视化监管“一张网”,4772名焊工通过“焊安心”平台验证,5103台电焊机“加芯赋码”纳入云监管,初步实现“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最危险物品严打。以烟花爆竹领域为重点,查处烟花爆竹非法储存场所80个,查获非法储存烟花爆竹3.9万箱。

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迈上新台阶。是守护河湖安澜。修订防汛应急预案,优化“1+1+5+17+5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排查整改涉汛问题隐患644项,推动150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23个应急能力提升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并实施;建强“四图一网”,推动与晋城、济源、新乡等上下游地市构建区域联防,实现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网络互联互通、多部门防汛数据信息交互共享,形成了应急处置“一张网”;组织防汛培训426场次,开展防汛演练1178场次,制作突发山洪、城市内涝等7类应急避险典型场景科普短视频,推送安全提醒300余万条,队伍、物资、电力、通信、交通“五要素”保障充足,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力保森林“零火情”。注重全域联防联控,印发工作方案和督查方案,逐级签订责任书,织牢市、县、乡、村、护林员五级网络,在全省森林防灭火好制度评选中,我市荣获优秀组织奖,10个一等奖独占5席;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并应用网格管理、风险要素、监测预警、应急资源、人员安置“五张图”,建强6支森林消防专业、28支半专业队伍,广泛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向进山入林人员定向推送安全提醒短信,压实重点人员“乡、村、监护人”三级责任,“会防火、懂应急、能避险”氛围更浓。三是强化抗震减灾。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分析研判,扎实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准备工作,全省首家开展抗震救灾应急综合演练,指导5所学校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4所学校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四是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印发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提醒函,将防冻凝内容纳入专家检查、执法检查范围,果断对风险较高的11家危化品企业、27家一般化工企业、3家非煤矿山企业实施暂时停产措施,实现了“不亡人、不断网、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出现较大影响舆情事件”的目标。五是做好救灾救助。争取救灾资金300万元,用于小麦“烂场雨”帮扶和冬春救助;调拨发放棉被3600床、棉大衣1500件、防寒服1500件、冲锋衣400件,助力群众温暖过冬。

三、应急抢险救援实现新突破。一是修订专项应急预案5部,对268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预案专项检查,查改问题1978项,完成209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预案备案。二是协调组织应急演练1283场次、155002人次参演,组织723支队伍、16144人次参加比武拉练,应急处突能力全面提升。三是与消防、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及重点企业、社会救援队伍建立联动机制,强化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和一赛一节、云台山音乐节等重大活动应急保障,14支社会救援队伍、102人参与河北、北京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受到全省通报表彰。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