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焦作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应急能力提升专项方案
日期:2023/1/6 17:02:15    来源:本站原创

为切实提高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相关要求,在认真总结“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规划》《焦作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和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科学高效救援为目标,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全民应急素质,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应急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

深入分析我市应急救援特别是“7.20”反映出的短板弱项,科学认识和系统总结灾害事故致灾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补齐应急管理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抢险救援实战能力。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全面统筹应急能力提升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兼顾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合理规划并加强应急能力薄弱环节和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强化的建设内容。

4.坚持科技支撑、项目引领

优化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推进应急指挥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以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引领,全面提高智慧应急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水平。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完善政府治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社会参与,完善各方联动机制,加强区域、城乡、行业领域和军地协同。

(三)重建目标

 2022年,健全完善市、县(市)区、各类功能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全市所有层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全面完成应急 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覆盖率达到100%,乡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市级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县(市、区)综合救援力量建队率达到100%,各类功能区和乡镇(街道)专(兼)职救援力量覆盖率达到100%;健全全市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各级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按需配备率达到100%

2023年,构建灾害综合风险重点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完善智能感知系统,建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重大风险点在线监测率达到100%;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2024年,全面建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壮大,各类应急物资、装备配备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幅跃升,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通过三年建设,应急能力短板基本补齐,抵御和应对灾害能力显著提升,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1.加快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灾害风险设防标准。建成市、县两级致灾孕灾数据库、承载体数据库、减灾资源数据库、灾害隐患数据库等自然灾害数据库。完成市县两级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普查区划和风险防治两张图。结合我市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应用,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系统。

2. 强化灾害风险动态管理。实施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行动,健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识别更新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完善落实重大风险排查日志制度、重大隐患报告制度、隐患动态销号制度,实现各类灾害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

3.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开展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现状摸底调研,将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相关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等现有公共设施建设功能齐全、类型适宜的避难场所。对山区、低洼易涝等地区,就近利用地势较高的学校、村委会、企业等场所设施,规划建设撤离线路和避难场所,配备必需的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的帐篷、折叠床等生活物资。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数据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避难场所功能区域、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动态管理。将避难场所位置图纳入“豫事办”,设置导航功能,为公众紧急疏散避险提供高效、便捷、精准服务。

(二)完善智能感知系统,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1.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焦作市城市智慧气象工程、基层气象一流站台提质等工程。统筹考虑雨、水情和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升气象灾害易发重发区域监测能力、暴雨大风强对流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防汛抗旱救灾抢险气象协同服务能力和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监测制度、风险点安全巡查制度和畅通高效的预警预报协调联动机制。

2. 提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建设焦作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焦作市智慧水利、智慧水环境(防汛)平台,全面整合监测预警感知网络,汇聚整合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处置数据等基础数据,建立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一张图,动态监测预警,适时会商研判,及时精准发布自然灾害应急指令。对接“天眼+”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尾矿库、涉爆粉尘、金属冶炼等安全生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在线监测。推进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

3.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发布渠道。依托现有气象业务系统,扩建信息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系统,建设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及发布渠道。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规范预警信息发布,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决策指挥能力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灾种、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基层单位预案评估修订,分行业领域编制应急工作手册。优化简化应急预案为应急行动方案,制作应急处置流程图。按照一县一案、一乡一案、一村一社区一单位一案的要求,推进河道防御洪水方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本行业本部门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等修订工作,形成全市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统一的应急预案数据库,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结构化、模块化管理。

2. 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应急演练制度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多种模式,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特别加强防汛应急演练和迁安演练,专项预案、部门预案至少每两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其它企业至少每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结合灾害实际,至少每年开展1次应急避难疏散演练。适时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应急演练。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

3.推进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建设。加快焦作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搭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网,打通省、市、县各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按照数据汇聚、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的整体业务流程,加快“1+2+3”信息化建设,即:1个中心(应急数据资源中心),2个平台(感知网络数据接入平台,应急时空大数据平台),3个应用(普查成果专题应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应用和应急处置综合管理应用)。

(四)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提升应急协同能力

1.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各级政府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并细化各部门在相关灾种隐患排查、风险防范化解、灾情监测预警等日常防治的权责清单。明确全口径应急物资统筹协调的责任部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体系,梳理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品类目录,结合各地实际,确定各地实物储备数量,明确储备资金来源。完善灾害事故调查评估机制,依法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

2.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建强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县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局队合一”。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六有”标准,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应急办公室、应急救援队、装备物资仓库、应急调度平台和行政村(社区)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建设,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3.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强化各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协调公安、交通、消防救援、卫生健康、应急管理、行业主管等部门立即赶赴灾害事故现场,成立前方应急处置指挥部,实现多部门协同、前后方指挥部联动,组建应急通信行动队。建立健全政府、行业部门、专家团队等多方参与的应急会商机制,依托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组建综合研判专班,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安全生产形势综合分析研判。

4.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与山西省晋城市和毗邻城市济源市、新乡市之间的应急联动支援机制,提高区域协同作战能力。健全军地协同机制,加强应急预案衔接和军地联合演练,建立应急救援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驻焦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参与抢险救灾机制。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辖区内应急队伍和力量,统一调配辖区内抢险救援救助物资和应急装备,第一时间做好事故灾害的初期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5.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各类灾害快速研判响应制度,完善应急研判响应程序,分级分类制定应急响应指令,明确各类事故灾害的应急响应主体、内容和启动条件。重特大事故灾害应急指令,应当明确停工、停业、停学、停运、停课、停产和关闭地下空间、桥涵、隧道等应急措施。利用豫事办、政务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融合电视、广播、户外显示终端、乡村(社区)大喇叭、手机短信等,及时将应急响应指令精准通知到户到人。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执法职责,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全县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依法落实乡级应急管理执法职能。加强执法装备配备,基层执法装备配备率达到100%,切实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级建立不少于100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县(市)区建立不少于50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化工、矿山、森林火险、防汛等重点县(市)区和功能区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建立不少于20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社区)组建不少于10人的村级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 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组建地质灾害、水域、山岳、重型工程机械、战勤保障、应急通讯等专业救援处置分队。县(市、区)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完善消防站建设。城市街道、经济发达镇、特色小镇、重点镇和重点示范镇要按规定设立消防站,其他乡镇要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行政村(社区)要建设微型消防站,配备必要应急器材。

4.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完善救援补偿和队伍保障机制,保障社会救援队伍的权益,积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救援队伍、基干民兵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同训共练、联演联训机制。

5.加强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加强市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配备先进水域救援、一体化物资投送、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智能化专业化轻型化模块化救援等现代装备和高风险场景无人智能装备。推动市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装备更新换代,增配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专业救援装备。

(六)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配备,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1.构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提升市级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县、乡级应急物资储备,构建实物储备、协议储备、虚拟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储备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储备模式。统筹现有资源,推进豫西北(焦作)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县级库和乡镇存储点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实物储备能力。推进市、县按照本行政区域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需求储备救灾物资。做好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源,对流通性较好、一次性等应急物资,通过补贴、激励等方式委托协议企业进行协议代储。开展全市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摸底调查,建立企业台账。在国家、省建设开展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基础上,加强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2. 规范应急物资、装备调拨程序完善应急物资投运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强化航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管理协调联动,加强与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紧急运输合作,提高紧急运输指挥调度能力。规范应急物资调拨程序,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应急物资运输合作,完善应急状态下的交通运输快速投运免费、优先通行机制,建立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救灾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提高应急救援运输效率。

3.明确企业防灾主体责任。按照分级负担、分级储备的原则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深刻汲取灾害教训,提高防灾意识,结合本单位事故灾害风险类型和等级,制定本单位防灾救灾物资清单,加大防灾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紧急时刻有物可用、有物能用。

(七)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应急素质

1加强信息发布。探索融合 110119120123454112350 等报警电话和热线电话,整合各部门突发事件报送渠道。利用豫事办、政务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融合电视、广播、户外显示终端、乡村(社区)大喇叭等,构建灾害预警、险情通告、救援指令等信息一站式发布平台,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发布,建设应急统一信息发布机制,全、快、准、多为目标,坚持主动发声、持续发声、滚动发声。

2.加强舆情引导。建立健全灾害事故舆情引导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有效处置,宣传、网信、应急、公安等部门收集研判舆情社情信息,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级各类媒体报刊播发灾害信息和救援信息;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正面引导。

3.加强领导干部应急处突培训。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应急处突专题培训,加强应急理论、预案管理、应急保障、风险管控、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等知识学习与应用研究,强化实战指挥演练,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本领,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4.提升全民应急素质结合实际新建或改扩建融宣传教育、展览体验、演练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网站、短视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灾害防御知识。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编制应急自救手册。组织开展防灾科普五进活动。积极发挥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手册的作用,组织专家编制通俗易懂的宣传页、口袋书、小册子,将防灾安全普及活动同党员联户”“敲门入户结合起来,确保防灾理念入脑,防灾知识入心。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扩大五进活动影响力,切实增强五进活动实效,实现五进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化,进一步提升全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本专项方案是我市开展灾后应急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方案实施。

(二)统筹资金保障。本方案明确的灾后恢复重建重点任务,市级项目要利用好各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基层应急能力提升项目,由各县(市)区政府自筹建设资金,积极探索与大型企业、有关部门、救援队伍的多元化应急合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物资储备、使用以及救援力量不足等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灾害风险特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所需资金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建立财政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财政部门要会同应急管理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三)注重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应急能力提升工作中心,严格对标对表、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要立足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全面统筹、科学规划,集中各类资源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基地、队伍、装备和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相互衔接、配套建设的原则,落实好应急项目,充分发挥应急管理的综合社会效能。

(四)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建立行动计划推进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对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实行阶段性评估和监督考核,将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和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定期通报项目推进情况,确保行动计划精准实施、落地见效。

 

附件: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重点任务清单

2. 监测预警信息化项目任务清单

3. 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任务清单

4. 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任务清单

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清单

6. 应急指挥通信专网建设任务清单

7. 全市应急系统灾后应急能力提升项目明细表

 

 

 

 

 

 

 

 

 

 

 

 

 

 

 

 

附件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重点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

任务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全面完成调查任务

全面完成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自然灾害调查,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和综合减灾能力调查等任务

市、县应急、水利、住建、交通运输、气象、林业、地震等有关部门

2022年4

完成省级和市县级评估与区划工作

有序推进主要灾害单灾种评估与区划、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重点隐患评估、主要承灾体综合评估、综合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工作,形成全市评估与区划核心成果

市应急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市防震减灾中心

2022年7

2022年12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

 

完成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本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2022年12

推动构建灾害综合风险重点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支持普查数据共享共用

长期坚持

 

附件2

 

监测预警信息化项目任务清单

项目名称

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焦作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项目

搭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网,打通省、市、县各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按照“1+2+3”模式建设信息化系统,即:1个应急资源数据中心,2个感知数据接入和应急时空数据展示分析平台,3个普查成果、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管理应用。

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8

焦作市智慧水利平台项目

建设水利指挥场所;建设覆盖丹河、大沙河、蟒河、逍遥石河、山门河、普济河等多条河道共27个断面的水位、流量、视频监测站,实现智能化监测;建设水利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分析;建设服务于全局的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支撑数字化仿真、智慧化模拟的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防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系统;

市水利局

2023年8

焦作市智慧水环境(防汛)平台项目 

 建设住建局指挥中心、城市易涝点监测预警系统、市域河道监测系统、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视联网管理平台与存储系统、统一物联网平台(复用应急局建设平台)、防汛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异常报警管理系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防汛指挥一张图、公众服务+政务微信以及移动客户端应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8

焦作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 

建设权威统一可控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方便决策层和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预警信息,提升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最大程度避免或者减少损失。

气象局

2023年8

气象灾害监测提质工程项目

在沿山,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城区易涝处新建10套自动气象站,加装10套北斗通信备份数据传输系统,更换262013年前建设的老旧气象监测设备,维修气象应急监测装备,新建防汛抗旱应急指挥气象支撑系统。

气象局

2023年8

 

 

附件3

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任务清单

 

预案分级

预案类型

预案名称

牵头编制单位

完成时限

演练要求

市级预案

总体预案

市防汛应急预案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6

 

每年至少组织1次,一般在汛期初期举行

专项预案

市级紧急避险、城市防汛、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电力、通信、主要防洪河道、大中型水库等专项防汛预案

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每年至少组织1次一般在汛期初期举行。

部门预案

防汛有关部门预案

防汛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每年至少组织1

县级预案

总体预案

县(市、区)防汛应急预案

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6

 

每年至少组织1次,一般在汛期初期举行

专项预案

县级紧急避险、城市防汛、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电力、通信等专项防汛预案

县级行业主管部门

每年至少组织1

部门预案

防汛有关部门预案

防汛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每年至少组织1

乡级预案

防汛预案

乡(镇、街道)防汛应急预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22年6

每年结合本地洪涝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排涝清淤、紧急避险、山洪、抢险救援等防汛单项演练

现场处置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紧急避险、排涝清淤、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电力、通信、交通等方面现场处置方案

基层

组织

和单

位实施方

 

防汛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村(社区)防汛应急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村委会(居委会)

2022年6

每年结合本地洪涝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排涝清淤、紧急避险、山洪、抢险救援等防汛单项演练

单位

预案

水工程管理单位、防汛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分别结合自身实际适时编制修订防汛应急预案或方案

水工程管理单位、防汛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等有关单位

适时

 

 

 

 

 

 

 

 

 

 

 

 

 

 

 

 

 

 

 

附件4

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任务清单

 

任务名称

任务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整合乡镇(街道安委会、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1”个指挥领导机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同担任应急委主任;完成乡镇(街道)一办、一队、一库、一平台“4个一”建设;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达到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六有”标准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2022年6

村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每个行政村成立“1”个安全劝导站,站长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配齐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和民兵救援队“3”支队伍

2022年12

 

 

 

 

 

 

附件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清单

 

队伍类别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市级队伍

市级建立不少于10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

市人民政府

2022年4

县级队伍

各县(市、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共建等方式整合优化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不少于50人的专(兼)职应急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化工、矿山、森林火险、防汛等重点县(市、区)和功能区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2022年6

乡级队伍

各乡镇(街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依托辖区社会救援力量、企业内部救援力量等方式建设不少于2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村级队伍

行政村(社区)要统筹村(社区)干部、网格长、民兵、村医(社区医生)等力量,建立不少于1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2022年12

工业园区和

企业队伍

各类工业园区和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按标准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

 

附件6

应急指挥通信专网建设任务清单

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市级

地面光纤

建设市级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市级应急管理单位和其他市级节点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200Mbps

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12月

窄带无线

建设固定基站、移动基站,接入省级核心网;接入省级网管及调度系统,实现对辖区内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的管理;配备手持及车载终端

卫星通信

建设车载站、机载站、便携站等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接入部级中心站;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指挥机、北斗终端

县级

地面光纤

建设县级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县级应急管理单位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100Mbps

县(市、区)应急局

2022年12月

窄带无线

建设固定基站、移动基站,接入省级核心网;配备手持及车载终端

卫星通信

根据需要建设便携站等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接入部级中心站;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

 

乡级

地面光纤

建设县级以下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县级以下的应急管理单位的汇聚接入,建设路带宽不低于50Mbps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022年12月

窄带无线

配备手持及车载终端

卫星通信

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


附件7

全市应急系统灾后应急能力提升项目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及分年度计划
(万元)

资金来源及构成
(万元)

计划开工时间
或已开工时间
(具体到年月日)

计划竣工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项目实施地区

责任人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合计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省级财政资金

市县财政资金

专项债

其他

1

焦作市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1)应急指挥车;(2)窄带无线通讯;(3)卫星通讯网络。

4650

0

2000

2650

 

550

0

4100

 

 

2022年6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本级

王建强

王建强13838930864

2

豫西北(焦作市)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

(1)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2)应急救援技能实训与应急管理培训场所建设;(3)考试中心建设

14565

0

8000

6565

 

0

0

14565

2022年12月1日

2024年12月31日

本级

张玉山

张玉山13703917366

3

沁阳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为实现我市与国家、省、焦作市指挥中心调度工作的衔接,结合我市实际,需要建设沁阳市应急指挥平台,逐步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指挥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及时、高效、科学、全面的决策指挥方案。有效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513.9

0

513.9

 

 

0

0

514

2021年11月22日

2022年3月31日

沁阳市

刘德智

15738535988

4

沁阳市应急装备采购项目

为防汛抢险、森林消防物资采购项目

286.5

0

286.5

 

 

0

0

287

2021年11月22日

2022年12月31日

沁阳市

刘德智

15738535988

5

2021年孟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项目

购买综合行政执法装备

568

0

568

0

 

0

0

568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6

2021年孟州市应急管理通用巡查和救援装备项目

购买通用巡查和救援装备项目

936

0

936

0

 

0

0

936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7

孟州市“7·20”特大暴雨洪水防汛抢险投入补充项目

购买抢险物资

536

0

536

0

 

0

0

536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8

2021年孟州市物资储备项目

购买救灾储备物资

2773

0

2773

0

 

0

0

2773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9

孟州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3800

0

3800

0

 

0

0

3800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10

孟州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681

80

601

0

 

80

0

601

2021年10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11

孟州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

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300

240

60

0

 

240

0

60

2021年10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12

孟州市消防救援大队项目

业务技术用房,训练场馆

2500

0

2500

0

 

0

0

2500

2021年12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13

孟州市综合应急救援队项目

承载50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办公、训练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

2000

132

1868

0

 

132

0

1868

2021年10月10日

2023年12月31日

孟州市

陈明军

汤红旗
13839159560

14

温县应急
救援防汛救灾指挥体系建设

建立一个与应急平台联网的全县应急平台体系网络,包含:应急救援指挥车、信息保障车、单兵设备、无人机,视频融合系统、在线监测、融合通信系统及软件、地面无线通信网络、乡镇指挥平台等

3000

195

2805

0

 

195

0

2805

2021年1月3日

2022年12月31日

温县

王永军

13523195559

15

温县应急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

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参照《县级应急装备配备及救灾物资储备指南》包含建设两个贮备库,分别是应急物资储备库和防汛类物资储备库、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附属用房、其他附属设备

5100

0

5100

0

 

0

0

5100

2022年6月3日

2023年12月31日

温县

王永军

13523195559

16

温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

摸清温县灾害综合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县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160

0

160

0

 

0

0

160

2022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温县

王永军

13523195560

17

博爱县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与各乡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县应急指挥平台项目与各乡镇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县应急指挥平台项目拟在县应急局和综合办公楼建设,包含指挥大厅和两会商室,机房和24小时视频值班室,乡镇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包含乡级指挥调度终端,实现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820

0

820

0

 

0

0

820

2022年1月1日

2022年8月31日

博爱县

朱舒婷

18530189986

18

博爱县应急管理局防汛物资及救灾物资装备项目

购买防汛、救灾所需物资装备

3021.98

0

3021.98

0

 

0

0

3022

2022年1月1日

2022年5月31日

博爱县

陈正银

15716369155

19

武陟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本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武陟县应急指挥中心

800

0

800

0

 

0

800

0

2022年1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武陟县

吴富民

李宗泽
13949658108

20

武陟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对全县区域内所有自然灾害及历史灾害进行调查、统计、评估、论证

189.9

189.9

0.0

 

 

189.9

 

0.0

2021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武陟县

吴富民

张铁山13839169927

21

修武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2021年应急指挥平台(硬件)建设包括应急指挥所和应急指挥通信网(不包括融合通信)两部分;2022年-2023年应急指挥平台主要建设融合通信系统、应急系统开发及维护保障

872

175

697

 

 

175

0

697

2021年9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修武县

赵方园

张海青13703911104

22

修武县地震台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主要对地震监测台监测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进行续建

580

0

200

380

 

0

0

580

2022年6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修武县

赵方园

王双林13782631288

23

修武县救灾物资库建设项目

建设面积为1980平方米,建筑设备,电气、排水、采暖、通信、消防、网络等

2000

0

1000

1000

 

0

0

2000

2022年6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修武县

赵方园

王双林13782631288

24

解放区风险普查应急能力提升项目

获取解放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

150

0

150

0

 

150

0

0

2020年10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解放区

王炜

王炜15939128064

25

解放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和应急指挥通信网建设

353.66

0

353.66

0

 

354

0

0

2022年1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解放区

李晓敏

李晓敏 18348248321

26

解放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储备库

参照《县级应急装备配备及救灾物资储备库指南要求》建设解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

39

26

13

0

 

0

0

39

2022年1月1日

2023年4月30日

解放区

王炜

王炜15939128064

27

山阳区应急指挥中心项目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0㎡,拟将山阳区消防大队办公楼第5、6层改建为山阳区应急指挥中心。

350

0

150

200

 

100

0

250

2022年1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山阳区

翟建军

廉国强
15978723276

28

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

开展水旱、气象、地震、森林火灾等单灾种、历史灾害和承灾体风险普查,提高自然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防范应对能力。

280

30

100

150

 

100

0

180

2021年9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山阳区

刘保利

李文基
18539120233

29

中站区应急指挥中心

1.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及专用设备采购资金。    2.全国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资金。

470

0

370

100

 

0

0

470

2022年5月1日

2023年5月31日

中站区

王四祥

张栩萌15539107155

30

马村区应急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马村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及其分中心和应急物资仓库、应急保障辅助设备及应急物资。

1500

0

150

1350

 

150

0

1350

2021年12月1日

2023年12月31日

马村区

李华

赵全贵13703899304

3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145

30

115

0

 

145

0

0

2021年6月1日

2022年6月30日

马村区

李华

赵全贵13703899304

32

示范区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区级显示系统、控制设备及配套设施、数字会议及无纸化办公设备、远程视讯系统、应急指挥通信网安全边界、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等设备。

300

0

300

 

 

100

0

200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9月15日

示范区

魏群力

宋永亮15036521129

33

示范区区、乡、村三级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区级应急指挥网络框架,依托互联网的县乡村三级指挥调度系统、互联网专线、云视讯设备、高清摄像头、话筒等设备。

30

0

30

 

 

30

0

0

2022年4月15日

2022年10月15日

示范区

魏群力

宋永亮15036521129

34

示范区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项目

开展示范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

350

0

350

 

 

150

0

200

2021年9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示范区

魏群力

宋永亮15036521129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