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焦作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 已经印发,现将编制工作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规划(讨论稿)》编制过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改委大力支持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参与下,经过收集资料、调研分析、制定大纲、编制规划、征求意见、论证初审等6个主要阶段,历经十多轮的修改,形成了《规划 》评审稿。12月11日,《规划》评审稿通过专家组评审,我们根据专家和各部门所提意见,对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形成了提交本次会议的讨论稿。
《规划(讨论稿)》编制,按照国家、省、市规划编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充分体现了三个“高”和三个“实”。
一方面突出三个“高”
一是重视程度“高”。接到规划编制任务后,我局高度重视,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邀请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全程参与编制工作,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两次联席会议分析研讨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谋划站位“高”。在谋划“十四五”规划时,坚持跳出规划看规划,站位全市发展大局,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准,充分前瞻五年以后国情、省情和市情,将5G、大数据等高科技和可以预见的信息化手段引入规划,确保我们编制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是对接层次“高”。编写专班多次主动与应急部“十四五”规划和省应急厅“十四五”规划进行汇报、沟通,在规划名称、基本框架、总体要求、工作方向等方面保持一致性;与我市“十四五”总体规划进行对接,注重本规划与市“十四五”总体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落实市“十四五”总体规划的新精神和新要求。
一方面突出三个“实”
一是专项调研“实”。为全面准确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由局班子成员带队,规划 编制专班全程参与,多次到企业、县(市)区走访调研,了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需求,提出18个调研课题。先后发放调研问卷1000余份,组织相关部门和科室召开6次座谈会,两次项目调研会,根据调研座谈情况,对规划作了适当修改,内容得到不断充实。
二是规划编制“实”。规划编制从“实”上下功夫,制定的中长期工作目标坚持从焦作实际出发,规划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谋划的六大应急工程确保能够真实落地,整个规划确保得到落实。
三是征求意见“实”。规划初稿编制完成后,首先征求局内部各科室的意见;然后赴省应急管理厅和应急管理部征求十四五规划编制小组的意见,同时多次与郑州市、三门峡市、许昌市等兄弟地市应急管理局就规划编制进行沟通交流;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向各县(市)区、市安委会和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书面征求意见。经多轮征求意见,市气象局、消防支队等6家单位的建议得到采纳。部分意见未被采纳,我们也与相关单位作了沟通解释,并取得共识。
二、《规划(讨论稿)》主要内容
《规划(讨论稿)》主要由形势分析、指导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五章组成。
(一)形势分析
一是“十三五”发展回顾,着重归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的亮点和成绩。
二是分析“十四五”面临形势,《规划》深入分析了我市应急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上看,“十四五”时期,我市应急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市正处于应急管理事业新征程机遇期、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窗口期、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期、自然灾害易发期、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期五期叠加的阶段。
(二)指导原则
一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的原则,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破难题,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决策指挥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防范化解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焦作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保驾护航。
二是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坚持属地管理、依法治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三是主要目标。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形势趋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明显下降,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到2035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应急救援力量显著增强,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幅跃升,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同时设置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应急保障4个分类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包括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4个部分,重点提出了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和7个应急管理机制。
二是深化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包括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5个部分,重点针对9个安全生产治理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包括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强化自然灾害重点治理,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乡村振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4个部分,重点围绕构建全过程、多层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防震、防汛防涝、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重点防治标准。
四是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包括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推动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4个部分,重点明确应急预案管理要求,推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的规范化建设。
五是推动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包括推动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应急文化宣传4个部分,重点聚焦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和智能化应急管理建设。
(四)重点工程
一是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包括应急科学研究院建设项目、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项目3个部分,实现“产学研推用”一体化集成,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项目,城市地下管廊、管线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智能化提升工程4个部分,重点形成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到综合监管部门的动态监测预警,提升企业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包括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重点提升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是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工程。包括专业及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项目,综合消防救援基础建设项目2个部分,重点推进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配齐建强,坚持专兼合一,整合优化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五是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3个部分,重点实现各类救援力量统一训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的储备保障能力。
六是全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包括应急科普和安全宣传教育体验基地建设项目,考试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项目,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示范基地建设3个部分,重点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五)保障措施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评估考核等内容。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本规划名称的修改。本规划原名为《焦作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相同,但是,经省主要领导审核后,省相关规划名称修改为《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为保持与省级规划的一致性,本规划名称修改为《焦作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
(二)关于“十四五”指标体系及指标值的设定。据了解,全省其它地市均沿用省“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及指标值,我市自然灾害易发、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较高,不宜提高标准,因此,规划指标体系及指标值与省“十四五”规划保持一致。
2022年10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