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全面从严治党
焦作,古称怀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杰出人物灿若繁星,涌现出无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清官廉吏,成为一座座勤廉铸就的大河砥柱、太行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展现焦作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发挥家规家训文化的教化作用,我们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焦作历史和当代部分名人的家规家训家风故事,涵盖人物生平、家规家训、家风故事、主要作品等。在编撰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家事牵国事,家风连政风。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养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清廉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为营造崇德向善、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李棠阶(图片来自网络)
人物生平:
李棠阶(1798年--1865年),字树南,号文园、强斋,清河内(今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南堡封村)人。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进士及第进翰林院之下者,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次年任翰林院编修(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后历任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掌刑狱案件审理)、礼部侍郎(管理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具体事务)、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户部尚书(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还担任清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老师、太子太保职位。系晚清著名重臣之一,政治家、理学家。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古本大学集解》《丧事十戒》《凭良心录》《志节编》《李文清公遗文》等。
一、谏箴言、明事理
清同治年间,李棠阶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他对皇帝力言:“治天下惟在安民,安民必先察吏。今日之盗贼,即昔日之良民,皆地方有司贪虐激之成变。为今日平乱计,非轻徭薄赋不能治本。然非泽大吏,则守令不得其人,亦终不能收令行禁止之效。”李棠阶终生俭朴,恪守清正,主张治丧要尽革俗弊,俭约以葬。乡里水灾,他告诫家人节俭,而授米于本里贫人数月。李棠阶对待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天办公结束后,他都要反复回顾检讨这一天的工作,看看有没有失误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并且记下工作心得,以便日后随时查证。在河南省图书馆和新乡市图书馆存放的《李棠阶日记》,可以说是一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活教材。在他早年的日记中,主要内容是修身养性、齐家育人的内容;而中后期的日记中,除了上述内容更加深入外,还增加了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实践的内容。李棠阶忠心耿耿,励精图治,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离职返乡后,太后赐他一千两银子,让他回温县老家,把宅舍好好整修整修。可李棠阶却不打算修整自己的宅舍,打算在村子周围修一道寨墙。李棠阶母亲想不通,说:“听说外国传教士进咱国以后,他们见小孩就想办法拐骗,拐骗到手就挖眼、掏心。咱家院墙塌了不拾掇,你就不怕孩子被拐骗走?”李棠阶笑着说:“没院墙的又不只是咱一家,自己孩子怕被拐骗,别人家的孩子也怕呀!即使咱打起院墙,也不能把孩子栓在家,他还要找其他家的孩子玩。打了寨墙,安上寨门,村里派人守门,外国的传教士进不来,不光全村的孩子受到了保护,咱家的孩子不也得到保护了吗?”于是,李棠阶领着全村百姓打起了寨墙。
李棠阶教育士子家人:“应得之财肯少得,则有余步;非分之财一苟得,必有后患。世之好占便宜者,皆自求祸也。”据史书载,他秉承“植品端出,持躬清正。”故后被授谥号“文清公”。李棠阶严于律己、廉洁清正的思想行为,在当时实属少见。
二、拒礼、从善、聚贤
李棠阶出身贫寒,从小屡受冻馁,因而“既贵,简约无改”。尝日:“忧患者生之门,吾终身不敢忘忍饥待米时也!”一生自奉节俭,反对奢靡,清正廉明,不取分外之财。
李棠阶在朝做高官时,有个叫方伯的地方官被擢升,为报李棠阶知遇之恩,携重金亲往酬谢。李棠阶拒收其礼、拒见其面。并让手下人告诉他,“听说你原为县官时,官声甚好,但愿你做了大官后,仍如从前,不必再见面了。”方伯听后,羞惭万分,叹服而归。
有一年科考,他被派赴江南当主考。一到江南,就先行私访,察访到一些穷书生,因交不起昂贵的考试费,而被拒于考场之外。于是,就当即命人到处张贴广告,宣布取消考试费。消息传出,考生们都奔走相告,欢喜异常。数日之间,报名者不可胜数。据说,考试后,很多考生都集资做了千人衣、万人伞送给李棠阶以作纪念。
三、赈灾、捐款、安民
黄河决口,李棠阶闻讯后,亲自坐船到中牟视察,望着数以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难过得泪流满面。回到京城,他向慈禧太后上书,恳求拨款救济。慈禧看了奏章,在国库亏空的境况下,批了两千两银子。但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赈灾。李棠阶就发动官宦们募捐,他写了告示,描写了受灾的严重程度,表白了自己的心迹,首先自己募捐五百两银子。京城的官宦们,见一贫如洗的李棠阶还募捐五百两银子,无不为之感动,也不甘落后,纷纷响应,数天后就募捐了数万两银子。慈禧太后听说了,也从枕头下拿出了一块金砖募捐出来。李棠阶亲自把银两和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分发给受灾的难民,帮助群众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李棠阶作品:
示儿帖
顷在直庐,言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义,同僚文博、川空、佩蘅,皆自溯贫苦刻励,始能有成。予因忆七、八岁时,岁饥家贫,汝祖在外训蒙,予从本村牛先生读书,每早上学,汝祖母从钱三文买秫面豆包一枚,使充饥。岁时断炊,年底腊月二十,外家无升舍。至二十八日,汝祖乃自赵堡贷大米数升负以归。时汝曾祖以饼一枚馈予,汝祖母则忍饥以待。米来时举火。是后汝祖授徒陈家沟等处,予皆从。汝祖督责严,每日挞楚,头上疙瘩不断。归则汝祖母抚予头而泣,盖无日不在忧患中也。至十五岁,乃知自行攻苦。五更半夜,诵读不辍。汝叔祖尝宿馆中,归告汝曾祖,姑剧怜之,然予习惯,不以为苦。十七岁应县试,邑侯吴公拔置前列,全县事业覃怀书院,饮食教诲,视如子侄。十八岁宗师姚公取入郡庠,次年补廪,皆肆业书院。丙子,戊寅两科不中,念无以时我父师。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即赴书院,途遇大雪,傍晚方至,虚无一人,即地上卧。明日因寄呈汝祖诗,有“寒哀有箧儿无虑,天气凌兢莫倚门”之句。自是每日课文、诗各一。是科己卯举于乡,然病已两月矣。亦日日在忧患之中也。道光二年通籍后馆课,仍刻苦。典试视学,始知求正学。归遇王谈泉于京师邸,始奋然自勉。自此三十余年,日在贫病中,实日在忧患中也。汝自幼衣食不缺,即是安乐。游于安乐,萎靡不振,即是死机。今二十岁矣,尚不知收敛身心,沈潜笃实,所讲谈之书,无一句做到身上,即诗文齐全无进境。清夜自思,何以自安。予追溯平生,念汝祖辛苦自立,忧患备尝,未享一日安乐之奉。五十八岁,奄然弃养,汝祖母亦相逢而逝。三十年来每一追念,不觉秉泣。惟有勉力修己,不敢以年老自弃。庶可酬厉,改浮妄之旧习,启惕勉之新机,勤思祖德,忽坠家风,一转移间,而昨非今是便可日新。性忧是性,心忧是心,用以希古圣贤不难,何科第之足计;否则自暴自弃,是使予终无以对汝祖也。汝将何以为人,违禽兽不远,不亦深可哀乎?
同治四年,岁次乙丑,正月初五日,垂涕书此,为荐儿勖存,以示汝子。慎无令予言为伯鲁之坠简,如顾端文所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