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2022年,焦作市应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点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基础
我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工作,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保证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常抓不懈。
(二)强化宣传引导,着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我局以“安全生产月”、“5.12”防震减灾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为抓手,通过“安全有奖答题”、“科普短视频”、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安全发展强磁场,激发安全发展正能量。
同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一是通过《应急管理》电视节目、新闻广播《应急管理之声》《焦作日报应急管理》及时报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重点工作动态、工作成效。二是通过社区电子大屏幕,结合季节特点和重大工作安排,不定期更换公益广告和提醒内容。三是通过焦作应急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账号,深入开展普法宣传。2022年,统筹策划《焦作日报.应急管理周刊》34期、《应急管理》电视栏目和新闻广播《应急管理之声》96期,局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宣传报道600余篇,抖音平台发布安全常识42期。
(三)严格把关,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严格案件审核把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制度,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均要从主体、法律适用、程序、证据、裁量等方面经过法制审核,重大行政处罚要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二是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转发《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实施〈安全生产法〉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1版)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裁量的使用;调整《焦作市应急管理局随机抽查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随机抽查事项及检查内容。三是严格办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和证件管理的规定,坚持做到亮证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2022年,为6位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申领省政府执法证,补办2个执法证,注销3个执法证。四是强化培训。6月10日,组织47名执法人员参与市司法局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知识培训。9月29日,邀请博联律师事务所赵春林律师就民法典合同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应急管理执法规范及服务型执法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12月7日,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行政处罚法》、合法性审查法律知识线上专题培训。
(四)转变方式,监管与服务并重
一是科学编制执法计划。根据国家、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本年度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率、检查方式、检查内容、职责分工等内容。二是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根据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修改完善双随机抽查指引、及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两库一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安全培训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等6个事项双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及时完成检查,并录入系统公示。同时,与市场监管局开展4家工业企业双随机检查,已完成检查并录入系统公示。三是在现场执法基础上,采取互联网+监管“线下+线上”执法模式,运用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巡查,实施精准执法。同时,组织11个县(市)区,对危化和工贸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交叉检查。四是开展“百名安全顾问下基层”活动。针对乡镇(街道)应急治理能力短板,人员业务知识欠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状况,组建117名全领域专家服务团队,面向全市109个乡镇(街道),按照“1+N”(1名安全顾问+N名专家队伍)工作模式,先后开展“场景化”安全教育活动387场、培训人员19562人次,开展“教学式”检查企业692家,排查风险隐患7513处,以“顾问式”应急服务解决基层应急疑难杂症64项,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有效解决了基层“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进一步补齐监管技术短板,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五)强化监督,有序推动执法规范化
一是严格按规定备案。按照《河南省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办法》,对于符合备案条件的案件,我局按要求及时进行备案。二是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根据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安排,6月28日组织各县(市)区、局执法科室集中进行案卷评查,现场交流,并对存在问题以通报形式印发,进一步规范应急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台账,及时受理属于本局的投诉举报事项,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举报人)。
(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探索统一标准材料,政务服务网网上统一受理、统一发批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采用线上核查、外地省专家视频确认整改情况等新方式、新举措加快项目落地。分3批修订规范完善了我局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指南白话版,并制成2个白话版办事指南的视频操作指引。二是梳理形成“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清单。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原则认真梳理我局涉及的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月、11月分二批梳理上报,该项工作属于创新和亮点工作,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属于首创。三是全面推行有诉即办。对办事企业的诉求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切实解决办事求人的问题。全力支持新开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焦作和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重点企业持续发展和壮大。
(七)严格审查,及时清理
我局严格执行《河南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将我局起草印发的有关文件报市政府备案。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和上级文件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022年,累计开展2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涉及到2019年以来局印发的444个文件(非规范性文件)、本局起草或主要执行的6个以政府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八)完善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和预案演练
一是增强预判敏锐性。采取“会商+专家”工作机制,建立应急、气象、水文、水利、河务、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和县(市)区汛期同步视频会商研判机制,应对每轮降雨过程均实施滚动分析研判;成立由水利、河务、住建、消防等单位221名专家组成的防汛应急抢险专家库,参与会商研判,有效提高指挥调度的专业性。二是增强预警权威性。制定预警发布机制,各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防汛紧急期,实行24小时滚动监测预报,并按职责和权限及时向社会发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有关信息;制定《焦作市应对严重灾害天气实施“五停”工作指引(试行)》,明确极端天气条件下预警信息由提示性向强制性转变,必要时果断采取停业、停课、停运、人员转移等措施。三是增强预案针对性。按照“7个1”和“1+N+X”预案体系编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各类防汛预(方)案8073个,均按要求制作了防汛应急指挥流程图和应急处置卡;推广“一卡两图一码”,规范简化转移避险流程;开发并在全市推广转移避险“应急安全码”,对全市受威胁区域的85356人员信息全部赋码,做到“码”上预警、“码”上转移;选取去年我市13个典型受灾场景,复盘灾害情况,制定应对处置方案,明确物资队伍怎么调、避险人员怎么转、工程出险怎么救,提前预置队伍和物资。四是增强演练实战性。开展各类防汛演练1539次,71948人参演,参加河南省应对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演练,承担山洪和地质灾害紧急避险科目演练,获评全省优秀科目奖,受到省防办通报表扬。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执法文书填写规范性需加强;应急队伍力量仍需加强等。
三、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学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制度,加强执法人员上岗、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持续提升执法监察水平。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不断完善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平台建设,努力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三)继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与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及时报道重点工作动态,讲好应急故事,传递全市应急管理最强音。
(四)依法履行监管执法职责。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安全隐患,严格事故查处,严肃责任追究。加强对事故暴露问题的整改督办,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改进执法检查机制,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切实处理好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助力,推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五)加快推进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防汛“四图一网一码”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谋划建设焦作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覆盖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即搭建1个城市安全综合感知网络、1个城市安全大数据平台、1个综合监测预警平台、4个领域多个行业监测预警专项应用的“1+1+1+4”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的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以及多主体、大联动的应急管理协同处置机制。
2023年2月8日